眾所周知,由于疫情的因素對各行各業的沖擊,珠寶行業也被波及,我國珠寶行業發展滯緩,加工能力過剩、珠寶市場過剩、珠寶產品過剩三大過剩問題依然困擾、制約著行業的發展。由于“互聯網直播帶貨”的興起,珠寶市場終于開始漸漸回暖,那么珠寶市場究竟會怎樣呢?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珠寶行業的現狀。
珠寶首飾行業總體處于萌芽時期
現狀1:國內珠寶品牌呈三足鼎立之勢
對中國珠寶市場的評價是群雄混戰格局。外資品牌盤踞在最高端市場,以優秀的國際化設計獲得最高的品牌溢價,其典型代表是卡地亞、蒂梵尼、寶格麗。
近年來自北歐的珠寶品牌潘多拉崛起速度也非???,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品牌。而港資珠寶品牌也依靠于改革開放的有利政策在大陸市場攻城掘地。
現狀2:雄厚的珠寶資產企業固定
這樣一個大市場,除了上市之一融資通道之外,依賴的主要融資方式主要是銀行貸款。這也與我國珠寶品牌主要還是處于粗放式階段,以加工制造為核心的大工業品牌營銷體系還沒有徹底變成以真正經營品牌為中心的轉變。
對比國外非?;钴S的時尚消費品投資,中國時尚消費產業的投資還沒有開始,國內缺乏非常專業的系統的去投資時尚消費品牌的基金。
所以,不是珠寶這個產業沒有投資價值。而是這個產業由于過去資本介入少。沒有非常豐富投資經驗,導致對這個產業看不懂,看不透,相信隨著消費升級浪潮的到來,未來這個領域肯定會有真正專業投資人系統布局該領域。
現狀3:珠寶行業通貨受限顯著(季節性、區域性、周期性)
首先由于珠寶領域的品牌是一個依靠于強渠道進行擴張的領域,同時也非常大程度受到當地經濟水平的影響,所以會展現出非常明顯的區域性特征。
研究發現,國內一線有實力的珠寶品牌都起家于大陸經濟發達地區,比如明牌珠寶在浙江、潮宏基在廣東,通靈珠寶在江蘇,老鳳祥在上海。
主要消費市場與生產市場緊密聯系,導致這些品牌呈現出非常明顯的總部強勢的特色,而其他品牌想要進入其地域市場也非常困難。
其次珠寶首飾市場是一個與適婚年齡人群有著緊密聯系與關聯度的市場。這就導致了其周期性、季節性非常明顯。結婚時間段在中國相對集中,比如五一、十一這樣的節假日對于結婚具有重大影響,相應在該周期內銷售額就會有較大上升。這些都會最終反映在周期性與季節性上。
最后珠寶首飾市場還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由于珠寶首飾支出已經與汽車、房產成為現在年輕人比較重要的三大消費支出,所以,一般宏觀國民經濟下行,或者處于周期性的調整,該行業也會受到比較大影響。
現狀4:歸屬勞動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產業
由于珠寶首飾產業是一個要求具備一定工藝技術的產業,而國內類似行業的人才培養相對滯后,也缺乏專業的珠寶首飾人才,導致這個行業人才困境較大。
更通俗而言,這個行業依然是一個傳統手工業,需要大量手工匠人,對內部工人技術人員培養成本,培養周期都要求很高,這也是制約該行業在中國繼續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
總體來看,目前,珠寶行業在我國屬于朝陽產業,未來將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潛力。
黃金飾品市場占比85%以上
我國從2002年建立上海黃金交易所以來,逐步建立了一套以上海黃金交易所為平臺的現貨交易,以上海期貨交易所為平臺的期貨交易,以及以商業銀行和珠寶首飾店為主體的零售業務的黃金市場綜合體系。根據Euromonitor數據,從產品結構上看,黃金飾品是我國消費量最大的珠寶產品,2018年我國黃金首飾消費占比58%。
據中國黃金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黃金消費首次突破1,000噸。2017年中國黃金實際消費量1,089.07噸,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長9.41%,其中黃金首飾696.50噸,同比增長10.35%。2018年,全國黃金實際消費量達到1,151.43噸,連續六年保持全球第一位,與2017年同期相比增長5.73%,其中黃金首飾736.29噸,同比增長5.71%。

中國黃金首飾市場在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一方面,隨著市場開放及生活水平提高,首飾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另一方面,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提升了人們的避險意識,黃金的保值功能重獲關注,成為消費者購買金飾的另一個考慮因素。隨著黃金首飾的設計和工藝不斷推陳出新,黃金飾品的產品風格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端莊大氣,兼具古典與現代氣質的黃金飾品得到了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的青睞。
關于國內珠寶首飾行業現狀分析-黃金首飾依舊獨占鰲頭相關推薦
本文標題:國內珠寶首飾行業現狀分析-黃金首飾依舊獨占鰲頭
本文地址:http://www.kidsclothespro.com/news-xuangou/361.html